走路腿痛不簡單 小心思周邊動脈阻塞症狀

走路覺得腿痛,以為是年齡增長所致?假如痛楚持續,腿部開始出現壞死發黑,那就已經為時已晚——因為腿痛、腿麻很有可能是周邊動脈阻塞的徵兆!

 

周邊動脈阻塞跟大部分心血管疾病類似,均是由不良生活習慣或「三高」等慢性病所引發的血管病變,普遍發生在在 50-60 歲的人士身上。隨著年齡增加,血管壁上的堆積物逐漸累積成斑塊狀,這些斑塊會逐漸讓血液循環變得不順暢,繼而發生血栓,引起動脈管腔逐漸狹窄、阻塞,甚至令肢體出現慢性或急性的缺血症狀。嚴重者,患者的下肢組織會陷入缺氧的緊急狀態,假如沒有及時進行手術,患者甚至可能需要截肢。

 

最讓人擔心的是,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大多數人都難以察覺病症出現,以為只是一般認為的疲勞而引致下肢痠痛。隨著周邊動脈阻塞情況惡化,患者會容易感到腳麻、下肢冰冷,假如皮膚出現脫毛,很有可能血流量已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,患者將出現間歇性跛行症狀。阻塞變得更嚴重的話,患者甚至連坐著或躺下休息時,都會感到下肢痠痛。

 

要治療周邊動脈阻塞的話,可以透過藥物治療、微創血管內支架術或血管繞道手術,增加受影響腿部血流量。